念研究所的時候,我指導教授有一個習慣,他會在下午兩點多的時候,會把學生叫到研究室去吃下午茶聊天
我超害怕的!!!
不論隔天有沒有大考、研究論文進度如何、明天有沒有研討會…….
時間到了就會接到電話,動作慢一點還會被催促,助理會一直打電話來
已經上樓的同學也是相煎何太急,一直問什麼時候要上來(擦汗
我還記得有一次,我們大家因為下午茶時間快到,開始討論跳樓的話題,壓力有這麼大就是了
<blockquote>事隔多年,念研究所的細節,有很多都已經記不清楚,唯獨天天被叫去吃下午茶這件事,卻變成了很鮮明的回憶
那時候只懂得天天叫苦,因為事情做不完,又要和老師得體的對談,腦筋都要打結了,非常痛苦</blockquote>
每天話題都不一樣,有時候是聊近況、有時候談新聞、有時候的話題只是對某個事物的價值觀
「走廊的燈為什麼要開?」
「中國來的短期交換學生,要怎麼讓他們覺得被照顧?」
「連假的時候,研究室的植物要怎麼維持水分?」
「台南的虱目魚池是怎麼經營的?」
現在回想起來,要多麽的有心用心與奢侈,才能在大家都超級忙碌的時候,把同學們聚在一起聊
而且,絕對不是乾聊,我只要到了下午,都超級緊張的
要在一群優秀機靈的同學之間,用盡力氣專心聽、快速回應,一場下午茶吃完,好累
卻也因為這樣的奢侈,兩年當中,無形累積了很多課業以外的思辨。
因為常聽教授在歐洲留學時候的經歷,讓我好奇是什麼樣的環境,會讓他有這麼與眾不同的指導方式
在快要畢業的時候,我趁著獨自去荷蘭搜集研究資料,多安排了一趟路,去拜訪「師公」,我的老師在歐洲魯汶大學的指導教授
那又是一趟影響我很大的旅程,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、生活方式
有機會再來分享
這些不在課本課堂中的經驗,影響我很大
作者:Evie L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