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…..是熟門熟路的小傢伙來踢館,要冷場了嗎?
在一次帶領團隊討論的時候,漂亮的小女孩,睜著又大又清亮的眼睛說:「這些問題你上次都問過了」。但她沒有任何的不耐,還是認真的思考,這些提問帶給她的深度。
我微笑看著她:「是啊,妳還記得我問過」
小女孩靦腆笑了一下:「我記得,而且上次我在生氣……」
是什麼?能讓一個六歲的孩子,記得幾個月前活動的細節,願意重複、再次思考問題,而且,可以對自己的情緒有自覺、放下、再次參與團體、共同學習。
如果要說,是因為參加我們主辦的共學活動,所得到的成果,那就浮誇了,不是引導師,應該是江湖賣藥的。
這絕對是家長的投入與努力。
曾經有家長在工作坊後說「我常常問孩子問題,都很直覺的想到什麼,就說出口,有時候根本是心裡想要孩子回答我所想的答案。以後我在問問題以前,要提醒自己,即便是問孩子,我要多想一下再開口問。」
因為一路上,有這麼多美好的成果持續發生,在親子引導與共學的領域,七年的時間不算短,很多人問我,是什麼原因,讓妳在引導與親子共學的領域,努力這麼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