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要學習,但是到底學得如何?」
除了看成績、看分數,還有其他方法可以了解學習成效。
最近在美國的教育現場有些觀察,也與做培訓的朋友有交流
在幾年的教學經驗中,發現即使是同時開始學習的一群人
對於學習新事物的掌握,也有很大差異
在這裡先不討論造成差異的原因
從零開始學的過程,要學精一個新領域
常常會經歷這些階段
這些階段,對於設計課程、運用學員的反饋、幫助學員理解、教孩子、還有自己學新事物
都是很有幫助的指標,光是可以感受到進步,就是很大的學習動力
我常把「問得出問題」當成一個里程碑
因為問得出來,代表已經學到一個程度,感覺得到怪怪
而且可以有條理的敘述
補充一下,這裡所謂的問問題
指的是有準備、有掌握著基礎已知訊息,思考過才提問
而不是沒有做過功課就來問
學校的寒假還要放到下週,孩子待在家中
我身邊也有些朋友的公司,業務因為人員及運輸受到影響,考慮舉辦訓練
所以整理下來,給大家參考。
#適合運用的對象:
*需要掌握員工理解程度的老闆或管理者
*需要自我檢核學習成果的自學者
*注重孩子學懂了沒的教師
*需要掌握學員程度的教育人員
*協助孩子學習的家長
教育專業的朋友,或者你有其他的看法,都歡迎補充
#學習階段檢核表
1.不知道有什麼不好
2.隱約覺得怪怪的,但是說不出來
3.知道怪怪的,而且知道什麼地方不好,但是不知道怎麼做
4.知道不好,有想法知道怎麼做
5.知道不好,知道怎麼做,而且曾經驗證是有效的做法
6.方法驗證過,試過很多方法,知道方法之間的利弊得失,而且有辦法在不同的情境中,交叉使用各種不同變換的方式
7.不但可以靈活運用,而且不停探索未知的邊界,對於不同觀點,抱持相互學習的心態,有能力打破原本的概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