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選擇
「請問你要A餐?還是B餐?」
「那麼,A餐是什麼?B餐是什麼呢?」
#有選擇才會打開眼睛_聽聽自己想要什麼
當有了選擇,就會進一步的想要了解細節,如果通通準備好、安排好,沒有選擇,那麼就會覺得,「反正就是這樣,你都幫我決定好了」反正也沒有討論的空間。
當事情有選擇的時候,一定會經歷一場混亂,意見一堆、問題很多、搞不清楚。當然這個時候可以因為省事,方便,就把主控權拿回來,替大家決定就好。但是減省了時間,同時也減省了解的過程。當決策的過程,沒有經過理解,這樣的決定真的可以久遠嗎?
孩子沒有選擇的被滿滿的安排了行程,反正大人排了我就去,等到有一天上了大學,要選課了,被安排的人生過得習慣,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要選什麼,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。
員工被老闆安排好的SOP機械式工作久了、習慣了,老闆發現員工只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希望員工自動自發,卻發現拖不動。
#凡事都要選擇好累
因為選擇不是只有選擇而已,選擇的過程沒有這麼容易。要能夠選擇,必須經歷幾個階段:
1.知道想要什麼
2.知道有什麼可以供選擇
3.知道每個選項的特色與差異
4.承擔對選擇的不確定感
5.承擔選擇的成功與失敗
選擇的承擔與心理壓力,可大可小,小的可能只是選擇三十元預算的飲料,大的可以是人生的方向。
這是一輩子的修煉,習慣選擇、習慣了解、習慣承擔風險的心理壓力。
選擇從來不是容易的事,當然,也可以遲遲不做決定,最後由別人替你選擇。
作者 Evie L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