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/ 二月 21, 2017/ 參與者回饋Sharing/ 0 comments

1+1=3。小YOYO幸福之家

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喜歡透過多元的活動從中體驗學習,尤其是與其他親子家庭共學,讓小孩跟著團體生活,從遊戲中學習自律以及主動性,全方位發展;親子也能從平等關係中溝通取得共識…等,具備多樣好處,是我們樂於選擇的方式。
這一次,我們參與了「玩又學親子共學」的「親子密室逃脫」活動,是我們第一次玩「密室脫逃」,很怕母子「兩光的思考模式」會逃不出來cc,還好這是「團體行動」的遊戲,必須互助合作完成任務,既然沒玩過,還能與大家一起接受挑戰、突破難關就來玩玩看吧!
時間:105.4.23(六)
親子密室脫逃
專為「親子」設計,爸媽必須和孩子共同互動與討論,非兒童或成人單獨參加,雖然建議年齡是國小三年級以上,不過只要孩子能獨立思考、參加群體行動都能報名,像我們家YO二年級,對於活動興致勃勃,又很愛動腦,就很適合參加!
剛到時,熱情的主辦人Evie招呼著大家,還有個可愛的小女兒發放標籤與筆,讓大家可以寫下姓名,互相認識。


很怕到時無法逃脫,我們趕快先招「是第一次參加,請大家多多指教,幫幫忙呀!」沒想到話剛說完,在座其他三組家庭媽咪們也笑著表示都是「第一次參加」,噗,大家同在一個起跑點上,真的要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了XD

主持人先出了一道暖身題,考考大家,看著盒子上的提示,我們七嘴八舌討論著,無論大人或小孩,任何意見都有參考價值,而小孩最有興趣的就是「開鎖」這個動作了XD



好不容易完成暖身題,接著,觀看影片來看看今天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!
我怎麼覺得光是理解影片內容都有點難度,會不會成為隊上的老鼠屎(冏)!

準備要出發囉!先信心喊話一下,加油加油加油~~~


一進到密室,每個角落的蛛絲馬跡都有可能是解題的關鍵線索,剛開始很容易因為這樣而慌張,但是慢慢冷靜下來,看著門上給的提示,我們摸出了頭緒,有時是孩子提供意見,有時則是大人出力,齊心解開了第一道門的鎖!

過了第一關,第二關又是不同的形式呈現,學會了從提示中找線索,使得解題難度稍微降低了一些,拿起地上纏繞在一起的多條繩子,依照指示牌同心協力紛紛掛上牆壁鉤環,終於打開了第二道門,而出乎意料這道門的呈現方式好特別,讓大家鑽進鑽出,真的有拍「不可能任務」電影的感覺啊!



來到第三關,感覺難度又增加了許多,桌上、牆壁上甚至是衣架上的衣服…充斥著以各種形式呈現的多樣提示,這可讓我們傷透了腦筋,不會真的出不去吧(驚)!
每個家庭想破了頭,有的人發揮超強的記憶力;有的幫忙從其他線索找答案;解題過程中沒有一定是「大人指導小孩」,有的是「互相聆聽對方的聲音」,共同探索謎題。



幸好,關主是仁慈的,會適時給「小提點」,告訴我們可以回到上一關去找線索,真是感激她,不過…什麼!居然還有線索是「留在上一關」的,也太困難了吧!這告訴我們,生活處處都是體驗與學習,「突破框架」才會讓自己的思考範圍更寬廣!

終於找到潘朵拉的盒子啦!

不過,還要找打開大門的密碼!

大夥兒又費了一番功夫,才成功解鎖,衝向終點站!
看到盒子放上安置處,水晶球展露成功的曙光,大家開心地歡呼著…原來,這就是所謂的「團結力量大」!



完成了任務,主辦人Evie發給家長們一張單子,讓我們投過觀察她與小孩們的互動,記錄下「眼中的孩子」。很少參與這種形式的活動,拿著筆,觀察YO的當下,我看見他眼中談論起剛剛遊戲時的興奮,雖然有時玩著身上的道具,然而當Evie問他問題時,他又能完整地表達,孩子「專注」的表現方式不一定如大人期望是「雙眼注視」,看似漫不經心地動作,其實他們五感仍是大開,一旦表達出來往往出乎大人意料。


除了「觀察小孩」,還有「親子話題時間」,我們討論著共同的冒險話題,解題過程中的點滴,很多時候我很佩服YO的觀察與想像力,反觀自己不如孩子的細心,是否生活中的忙碌讓我失去了「靜心」的能力呢?(笑)


 
今天的活動讓我們大開眼界,突破教導者與被教者的關係,每個人都是平等看待,更多時候是「孩子指導大人」,這樣的學習帶給我們許多的省思,不只好玩,有多重的教育意義存在,好希望有機會可以再參加呀!


了解孩子面對壓力的表現,有趣又有效率的選擇~Juliet Lee
5 十一月, 2016
 

<<這是一篇難產一個月的體驗心得>>
因為想要分享的太多
卻寫不出來
~~~~~
暑假期間
我們參加了兩次新光三越免費的密室挑戰
第一次,死的很慘
自以為很會解謎的津媽+誠
連第一關都沒順利通過
還要工作人員幫忙才勉強答對一半
終於
第二次,成功闖關
滿滿的成就感讓我們在那之後
很想很想繼續下去
但是
市場上的密室遊戲
要不就是限定大人參加
要不就是距離太遠
甚至費用高出預算太多
我們通通都去不成
9.27颱風假那天
我在家裡上網規劃11~12月的活動
突然收到意外的邀請
Evie Lin問我
願意帶著孩子們一起挑戰嗎?
#玩又學親子好活動
#螺旋工作室
#克萊特先生的奇幻小屋
時間是10/2(日)上午
真的是天上掉下來好大的驚喜
我立刻徵詢爸爸同意
他也認為這個機會太難得
放我們週日上午出門去
活動過程裡設計
三個不同房間各有各的題目挑戰
合作解題的夥伴
是一對完全陌生的母女
中間怎麼磨合???

出乎意料超額發揮實力的誠
讓媽媽覺得每週要背幾十本書還圖書館的疲累
通通一掃而空
閱讀能力不足的津津
沒辦法幫助解題
卻誤打誤撞解開一個鎖
讓她不斷嚷嚷“”我實在太厲害了!“”
眼看著其他兩組都拿到好多答案卡了
我們仍舊沒什麼大突破
孩子們急了
有人開始動手動腳想用暴力解決
有人開始動歪腦筋想偷看別人答案
有人自暴自棄說我就是很笨
這個時候該怎麼鼓勵/引導孩子們?
那短短兩個小時裡
我發現了
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孩子
平時家庭裡不會出現的我自己
我們一家人真的學會團結合作了嗎?
如果
妳們也希望發現不同的自己
在短時間內找出孩子的優缺點
了解孩子面對壓力的表現
#親子密室解謎


就是既有趣又有效率的選擇
推薦給6y以上的親子檔
希望有大人可以在場親眼觀察孩子們_對這樣的活動_會有甚麼樣的行為展現?好的要鼓勵_較弱的部份要提醒
這樣_回家以後_才知道沒有出席的家長需要做甚麼?如何協助孩子們正面成長?
Evie Lin 辦活動的目的_總是希望大家玩過之後_有正面的收穫
津媽個人經驗
_我家小三生非常投入_非常期待下一場解謎機會
//我自己很愛看宮鬥,推理小說_這樣的遊戲滿足了我的偷窺慾望
 
#玩又學親子共學
謝謝妳

我好像應該要常參加這類的活動~~by Maggie Tsang
14 十月, 2016

本來對解謎沒有特別興趣,要在關在房間裡解謎就更不是我那杯茶,朋友剛好邀請去這個親子活動,讓我完全改觀,全家咚咚躍入解謎空間,馬上著迷,只看懂一半題目的老公跟兒子,都玩得津津有味,連三歲女兒都要熊抱著解謎盒知道其重要性,18分鐘的時間限制 腎上線素激增的興奮感都出來了
看著兒子從絞盡腦汁的眉毛糾結 到打開解謎盒那個興奮雀躍的閃亮眼睛,好讓我著迷啊

但是~
原來這個只是誘餌~主辦者深深的用意在後面~

回過頭看自己~
為了贏 ~有沒有給兒子時間空間去解謎 ~
為了贏~有沒有體諒老公在半知半解的語言環境~
為了贏~好像忘記小女兒肚子餓的時間到了~

馬上看到自己濃縮版的家庭關係 汗顏 ???
我好像應該要常參加這類的活動 提醒自己 提醒自己

參加超好玩的親子實境解謎益智遊戲~Katy Lin
14 十月, 2016

為了參加超好玩的親子實境解謎遊戲-,昨天露營ㄧ早吃完早餐就開始收帳了,還好有趕上,很棒的活動,大人玩得比小孩還high,好刺激,玩到大人顧著自己解題,我們這組雖然是最後一名,但卻最high,吵著要被用保鮮膜處罰,主辦人Evie Lin被我們嚇到了!第一次遇到這麼想被處罰的團體?
第一次和共學老師同學ㄧ起出來玩好開心?,活動結束又去大安森林公園玩,好充實的一天=好累的一天!?
第一次看到我的好友Evie這麼專業的帶領活動,偶像偶像?謝謝你喔!我們玩得很盡興!期待再參加你辦的活動喔!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