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又學獨家代理:活動說明與詳情


4-99歲:咖波肚子痛


6-99歲:莎士比亞的邀請親子版

6-99歲:X伯爵的委託親子版


6-99歲:異界籠ZONE親子版


8-99歲:翻箱盜櫃親子版


9-99歲:人魚之森親子版


翻箱盜櫃親子版實境拍攝


親子一起當劇中人–沉浸式劇場


在百老匯還沒引進台灣時,早就耳聞許多的經典名劇,第一次來到紐約,每天背著白麵包、起士片,想要盡力擠出預算,趕緊把握百老匯秀、還有外百老匯、外外百老匯,各式的戲碼,能看多少算多少,讓人眼花撩亂,只恨時間不夠多,口袋不夠深。

很幸運的,發現紐約的百老匯戲劇有貼心的入手管道,只要提早到「Box Office」排隊,就有機會可以用當天的優惠價有時甚至是一美元、五美元,買到票券。一種用時間換金錢概念。

那天,我想看的,是一齣當時很熱門的外百老匯秀,比較實驗性質的演出

有別於傳統的「鏡框式舞台」,觀眾乖乖坐在座位上,看著演員在舞台上表演,這個熱門的演出是「沉浸式劇場」所有的觀眾需要站著,舞台就正在觀眾所佔的位置,演出者會出其不意地從四面八方,甚至吊鋼索從上方,出現在觀眾的身邊,或舞、或演、或唱,即興的與觀眾互動。

這樣的演出,在當時的紐約是非常前衛的,也引起很多的迴響與共鳴,不要說優惠票了,就算正常票也是一票難求,當我到達購買優惠票的隊伍的時候,排在「Box Office」前面已經滿了,達到20人。

原本想用優惠價看戲的計畫破局,排在第二十位的先生看到我的表情,立刻建議我,可以去另一個演出,可能會有機會,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,他很熱心的幫我打電話詢問是否還有空位。人生就是這麼的巧合,就在他幫我詢問的同時,他的夥伴突然接到一通電話,他們兩人晚上無法看戲了,必須立刻去處理突發的狀況。就是這麼的巧合,我順利的進場朝聖,接觸第一次「沉浸式劇場」。

終於到了入場的時刻,幾百個人魚貫的走進去,看起來就是一個矮矮的籃球場,四面八方都是白色的,開始演出的訊號,只有入口的門被關起來而已。就這樣乾乾的站著等著,我到底是在等什麼?到底是買了什麼票?

心裡正在疑惑的時候,站在我旁邊的褐色頭髮小男孩突然指著天花板,要媽媽往上看,原來有個影子,在「天花板後方」晃動,而且似乎越來越接近。「天花板後方」也多了很多「點點」,就在觀眾一陣驚呼的同時,「天花板」被黑影撞出了一個洞,天花板後方的點點,像掉到漏斗一樣,緩緩地隨著黑影,掉到觀眾的身上。同時,天花板越破越大,第一位出現的演出者,就這樣從上方釣者鋼索擺動、破紙而出,出現在觀眾的眼前。

原本以為的天花板,其實是巨大的,跟籃球場一樣大的白紙,在演員鋼索擺盪的同時,同時被撕破,看起來是視覺裝飾的點點,是各式的小玩具,有小汽車、小飛機、小球,在第一位演員登場的同時,紛紛掉落在觀眾身上。

開場就如此的震撼,更不用說之後的演出時間,演員是如何的在既定演出中,與觀眾互動,笑聲、驚喜不斷。
外百老匯之後的所推出的沉浸式體驗劇場,甚至有涵蓋整棟大樓,觀眾自由的在樓層、房間中走動、觀看、互動。

由於沉浸式劇場的經驗,是我在三年前,第一次接觸實境解謎遊戲,會如此驚豔的原因,因為這就是一個實境劇場的概念,在故事情節的脈絡,以及佈置好的場景內,進行遊戲,離開3C,跟「人」一起玩。

以莎士比亞邀請親子版為例,就是一個改寫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故事的任務情節,參與遊戲的玩家,必須在理解故事之後,在不同的房間內,互助合作,解出困難的謎題。透過團隊合作,解決指定的XX(不能說),其中遊戲的設計邏輯,非常適合親子共玩,這樣特別的「劇場」,不僅僅是欣賞,而是深入其中。


玩又學獨家代理:活動說明與詳情


4-99歲:咖波肚子痛


6-99歲:莎士比亞的邀請親子版

6-99歲:X伯爵的委託親子版


6-99歲:異界籠ZONE親子版


8-99歲:翻箱盜櫃親子版


9-99歲:人魚之森親子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