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手玩數學扣條

動手玩數學


▶詳情與報名:小童/中班~一年級

▶詳情與報名:大童/二~四年級

常在網路上點選演講影片來聽,聽著聽著,覺得這麼內容好熟悉,好像有印象,可是又不大確定,看到一半才發現,原來這段演講有聽過!

看影片也常有類似的情況,有的印象深刻的,看到一半才發現,原來以前有看過啊!

就算聽人講一百遍,要把別人講的,內化變成自己的,一點幫助也沒有

連在網路上點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都會聽過就忘記

那麼,怎麼能夠期望老師在台上講一遍,媽媽在餐桌上囉唆一百遍,就可以記住?

更何況常常根本沒在聽

很多人把這樣的狀況歸咎在溝通不良、傳達有問題,但是這樣的情況,不論在我大學教書、或者在替企業做教育訓練的過程,都經常遇到。

講了聽不懂
懂了沒有做
做了做不會,才發現剛剛根本沒聽懂
有時候甚至根本誤會的對方的意思

挫折與嘗試是最棒的養分

我曾經舉辦很多教育訓練,每次一堂課結束,看著學員從教室成群走出去,我都很疑惑,他們到底收獲了多少,是真的用得到,還是回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,就又回到原本的習慣?

在學校裡,家裡,也常常遇到,講了不知道幾次,孩子就是沒有聽懂,沒有融會貫通的的內容,一下子就變成耳邊風了。

就像旅行,自己研究過地圖後,並且摸索、觀察、猶豫過,對於城鎮的樣貌一定是最深刻的。


▶詳情與報名:小童/中班~一年級

▶詳情與報名:大童/二~四年級

到達目標請試著自己找方法

動手參與的方法,加上適當的引導、鼓勵,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小朋友搔著頭,快抓破腦袋了,嘟著嘴巴說「怎麼辦,我想不出來」

「你看一下放上面,跟放下面,眼睛看看繞著看一下,你還有什麼地方沒有看到?」

原來只是一個不習慣觀察、想要得到「標準答案」的習慣

為了要解答題目,需要觀察長度、顏色、形狀。看別人的答案會這抄答案,一點用也沒有

完全靜下心、有順序的觀察,並且考慮可能延伸出來的變化。需要仔細去看。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,有著解決問題的心態,才有可能完成。

這堂動手數學課,學了絕對無法立刻看到成績的進步。但是相較於我們小時候紙筆演算,完全沒有實物具象的經驗,就進入抽象思考。從實體的動手做,而且有邏輯的一步一步搭建,原來抽象概念,他實際的物品是長這個樣子在變動的呀!

養成孩子的觀察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態度。奠定思考的基礎。

最開心的時刻,就是聽到原本皺著臉絞盡腦汁的小人,大喊大喊
「耶!!!!我想出來了!還有其他挑戰嗎?」


▶詳情與報名:小童/中班~一年級

▶詳情與報名:大童/二~四年級